感恩及嗚謝各師長及受訪者

感恩在下的「教牧學博士」論文

「職場牧養關懷初探」

https://bit.ly/45BGi3v

能順利於一年內完成,下列學者及受訪者功居至偉,𧫴此鳴謝。榮耀歸予至高神。

職場牧者 周志堅
PhD, DMin, MDiv, MBA, BBA, FHKIM, FHKIoD, CPC, MDRT

DMin Acknowledgement

 

有關文章

  1. 周志堅博士的教牧學博士論文五大特色  閱讀文章: https://bit.ly/42f6Y7r
  2. |職場神學| 工作中的三一神: 周志堅    https://bit.ly/3zPa321
  3. 工作即禱告、禱告即工作….周志堅   本文連結: https://bit.ly/3SCO72w
  4. https://www.regent-college.edu/about-us/news/2012/marketplace-institute-establishes-relationship-with-hong-kong-university

5.  放下被需要、被認同、放棄要操控一切: 周志堅 : https://bit.ly/3vQKs7p

6. 上好的福份   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十38-42   https://bit.ly/3SySM5x

7. 行在神的命定之中  周志堅 2022/7/25    本文連結: https://bit.ly/3cJXwVm

8. 活在失序的世界? 退修默想 – 周志堅 7/23/2022本文連結:  https://bit.ly/3PU6ttD

9. CPE 的臨場職事 (The Ministry of Presence in CPE) – 周志堅博士 https://bit.ly/394ZcaE

10. 翁麗玉牧師學習婚姻輔導    https://bit.ly/3jMNgw4

 

周志堅博士的教牧學博士論文五大特色

周志堅博士的教牧學博士論文五大特色

寫在最後提交教牧學博士論文的晚上
周志堅 5/26/2023   

閱讀文章: https://bit.ly/42f6Y7r

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- DMin Thesis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 

周志堅博士的教牧學博士論文「 職場牧養關懷」有五大特色,五個第一次,包括NVivo 質性軟件分析使用,牧者與信徒牧養關懷互動研究 ,教育學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,使用研究初步發現與受訪者確認,建立了香港教牧學研究論文的五個第一次。

我從來沒有打算僅僅為了獲得學位而寫 DMin 論文。作為我人生使命的一部分,我的目標一直是寫一篇為神國事工的論文。

上帝多年來一直將職場牧者的負擔放在我的心中,這項研究是我對長期持續對事工的現狀進行快照,以引起持份者對這個主題的醒覺和辯論。為此,我完成了我的人生使命,持份者之間預期的辯論即將開始。

為了這項研究,我開設了個人辦公室並全職工作了一年多,一心一意地根據上帝的啟示完成這項研究。研究的範圍和難度不小,我必須籌集資金來支持轉錄、雙重編碼,和NVivo 教練指導費用。在 COVID 正損害每個人的業務收入的時候,我做了三個月的夜班保安員來做到這一點。事實上,研究結果、圖表是在聖誕節和新年的那些午夜,在一家保安公司值班時在控制室裡完成的。

論文特色

這篇論文沒有獲得論文優異獎。但我仍須記錄這篇論文在香港的 DMin 研究史上取得了以下成就……它是

1)在學術界率先採用二元互動關係導向研究教牧關懷。

2) 香港第一個在DMin論文研究中採用NVivo分析多媒體、多來源的質性數據;

3) 第一個嚴格地闡明 DMin 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。許多過去的論文認為沒有必要。

4)第一個被受訪者授權將其語錄用於出版和教育目的;

5) 第一個進行初步結果審查,並讓所有調查結果由受訪者確認。

職場牧者 周志堅
PhD, DMin, MDiv, MBA, BBA, FHKIM, FHKIoD, CPC, MDRT

有關文章

  1. |職場神學| 工作中的三一神: 周志堅    https://bit.ly/3zPa321
  2. 工作即禱告、禱告即工作….周志堅   本文連結: https://bit.ly/3SCO72w
  3. https://www.regent-college.edu/about-us/news/2012/marketplace-institute-establishes-relationship-with-hong-kong-university

4.  放下被需要、被認同、放棄要操控一切: 周志堅 : https://bit.ly/3vQKs7p

5. 上好的福份   經文默想 路加福音十38-42   https://bit.ly/3SySM5x

6. 行在神的命定之中  周志堅 2022/7/25    本文連結: https://bit.ly/3cJXwVm

7. 活在失序的世界? 退修默想 – 周志堅 7/23/2022本文連結:  https://bit.ly/3PU6ttD

8. CPE 的臨場職事 (The Ministry of Presence in CPE) – 周志堅博士 https://bit.ly/394ZcaE

9. 翁麗玉牧師學習婚姻輔導    https://bit.ly/3jMNgw4

 

一次心靈的反省 – 陽過之後

一次心靈的反省 – 陽過之後

周志堅 – 2023/5/17

文章連結:https://bit.ly/3Id7KKP

Augustine in COVID-19

我終於「陽過」了,一直自詡一線小生的地位不保了。半夜醒來,做了一次心靈反省。我問:「從這經歷,神要我學的是什麼功課?」我問自己的心六個問題….

關心家人、同工、客戶勝過自己的生命。但更好的關心是提昇自已身心靈的健壯,避免長期侵蝕健康的工作和起居生活習慣,更多時間做運動,不為收入而擔憂,更多更用心的為百姓代求。神使我有職場祭司之責,每日問自己在這職份上做了什麼?為什麼沒有做?怎樣才更對得起主?看來,我要重新規劃生活優先次序,改善身心靈的健康。

我問自己的心六個問題:

1. 「我現在心情如何呢?與神有何關係呢?」、

2. 「我是如何得病?如何可以更健康呢?」、

3. 「為什麼我曾重視這一線小生的身呢?」、

4. 「為什麼我沒有呼天搶地的請求別人代禱求主醫治呢?」、

5. 「我在所想所求的是什麼呢?」、

6. 「從這經歷,神要我學的是什麼功課?」

我用心回答這些問題:

1. 「我現在心情如何呢?與神有何關係呢?」

其實我為自己中招而感恩。我終於經歷了新冠病的口乾舌躁,如火燒的喉痛、咳嗽、聲音嘶啞、消頭味覺等的一切新冠痛症,慶幸沒有發燒,症狀還算相對輕微。

奇怪我一沒有立刻禱告求神醫治。神讓百姓經歷新冠病況,我怎能求神獨自使自己免疫呢?痛過、病過,使我與大部份人有共同經歷,知道怎樣為他們代禱,是很好的事!我感謝神除去一線小生的驕傲,讓我好好的經歷疾病、神的醫治和痊癒吧。

回想中招之後,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?

我第一時間想到當天與我同工的同事、和從內地來探我,要我服務的客戶。我第一時間通知他們,要他們檢測,心里有很大的歉意。

其次是通知家人、再其次通知日前曾聯系的朋友,出席過的教會,聚會和朋友,告訴他們自己是週一才確診,但也請他們檢測確保平安。最後才想到為自己預約門診。我慶幸我沒有先想自己,但也悔恨沒有第一時間,想起感恩神賜下病的恩典。

2. 「我是如何得病?如何可以更健康呢?」

是我內子先得病。她已是為孫兒照顧最小心的一個。整天戴口罩,也叫我戴口罩,我總是唯唯諾諾,自恃打了五針。

在她發病家居隔離的日子,我選擇照顧她,分房而睡,購買三餐,我想我有五針,應該不怕。但感冒了一週多,吃了一星期幸福傷風素,咳嗽好像好轉,而且一直定期有作測試檢查。一直正常工作。

真正感到身體軟弱的是在週日夜裡,手拿著傘,冒雨正常工作,以為風衣防水,怎知這廉價風衣完全不防水,大雨時衣衫盡濕,給室內冷氣一吹,自感不妙。第二天就確診了。

如果是因為照顧確診妻子而受感染,這確診也值得。不過因自己的過失,誤信衣物防水,少穿衣服,招致風寒,平日抵抗力弱,也值得自己檢討改善。

3. 「為什麼我曾重視這一線小生的身份呢?」

從開始接受打防疫針的第一周,我就立刻打針。第一針是科興,因為信國產,也要常往返大陸。當時的動機很單純,我是長期病患者,為了保護自己,保護家人,和常常接觸的客戶,我必須提升自己的免疫力。從這次開始,每次可以打第二針,我都是第一個反應,從第三針開始打復必泰,甚至打至第五針二價疫苗。

當時很多人拒絕打針,說針藥有很多後遺症,甚至長遠影響健康,我不為所動。

一個簡單的信念,我必須為家人,為自己,為社會、為我接觸的客戶負責任。在疫情的高峰期,親戚朋友一個一個的陽過,我都能僥倖的避過,有人開始稱呼我為一線小生,我也以此自居。因為自己有兩個外孫年幼,不能打防疫針,自己能免疫,是唯一可以接觸兒孫的條件。以一線小生白居意下是為了自己盡責保護家人和客戶,隱隱感到驕傲。

4. 「為什麼我沒有呼天搶地的請求別人代禱求主醫治呢?」

我發現我的內心很抗拒事事求神,特別是有病求神醫治。我的信念是:「神與我同在。如非神允許的不會發生。疾病是好的經歷,經歷信心和醫治。疾病是恩典。

為什麼事事必先為自己的好處求呢?不信的人求亦何用?在信的人不求也必得醫治,這是神的應許。而且生老病死,人生必經,何須求豁免例外呢?只求信得堅定,人不犯罪,就放膽經歷人生吧,即使是重病,也是必經的」。

每天都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,多活一天,就感恩一次。

5. 「我在所想所求的是什麼呢?」

我求神讓我有完全新冠病的經歷,便我不再因免疫而驕傲,從病痛到痊癒,使我更新與父的關係,堅定信心,有更多靈修時間、信病必得癒。

疾病也使我知道自己身心靈並不健壯,要改變生活規律,改善身心靈健康。乘病在家休息,更多、更深的禱告。

6. 「從這經歷,神要我學的是什麼功課?」

關心家人、同工、客戶勝過自己的生命。

但更好的關心是提昇自已身心靈的健壯,避免長期侵蝕健康的工作和起居生活習慣,更多時間做運動,不為收入而擔憂,更多更用心的為百姓代求。

神使我有職場祭司之責,每日問自己在這職份上做了什麼?為什麼沒有做?怎樣才更對得起主?看來,我要重新規劃生活優先次序,改善身心靈的健康。

相關連結

職場牧飬關懷:教牧學哲學雙博士對我的意義 – 周志堅

  1.  但以理學院畢業前退修營領受的四個見證 – 周志堅 2022/11/25-26 http://bit.ly/3OF0zNN

2. 我要活在當下 – 周志堅  https://bit.ly/3sNo1yb

3. 一切都有神的預備 – 我的異象,我的方向   https://bit.ly/3MLBmQD

4. 這是神聖的任務,神聖的時刻,我為此而感到任重道遠 – 周志堅 2022/6/26

https://bit.ly/3buZ450

5. 職場牧者的臨場職事 (The Ministry of Presence of Workplace Chaplaincy)

 https://bit.ly/3IsrV6x

6.  周志堅的生命見証 – 行在主的信實恩典之中  https://bit.ly/3uGIiXn

 

| 香港元宇宙教會論文|NFT 在教會的應用 – 職場牧者周志堅博士

NFT 在教會的應用職牧周志堅博士

Augustine NFT 1

走過大街,你會發現恒生銀行的一個廣告:如果開戶,送你一個 NFT。

進入商場,你會發現在K11有匯豐銀行贊助的NFT展覽,展示價值連城的NFT作品,和匯豐銀行所創作的NFT。

進入中環街市,你會發現 DustyLand 展出的100個NFT圖像畫幅,你可以即時購入自己專屬的NFT,由他們在鑄造日之後,自動幫你放入你的數碼錢包。

大型的廣告隨處可見,你幾乎不能抗拒認識什麼事 NFT。

但對於大部份的香港市民,真的不知道這三個英文字母代表什麼?是一個投資代幣的新機會嗎?是一個古怪的電腦圖像嗎?他和我們的日常生活?有和教會的信仰生活有什麼關係呢?

NFT英文全稱為Non-Fungible Token,非同質化代幣,是一種對於獨特虛擬內容所有權的證明。NFC內容包括合約條例、數據和過程訊息,以獨立小塊數據儲存,連接到更大的數據鏈區塊鏈上,成為獨一無二可變色的巨大數據記錄。」

以上的說明,說了你也不知道是什麼。再上網搜索一下,你會得到這樣的答案。但是你明白嗎?

NFT意思是甚麼?

「NFT意思即Non-fungible token,中文為「非同質化代幣」,與虛擬貨幣不同的是,NFT是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,不論是畫作、聲音、影片及其他作品也可製作成NFT。這些數碼作品本身可無限複製,但由於NFT的所有權需由區塊鏈確認,不論是鑄造資產,或以後易手也需由區塊鏈確認持有者身份。

因此,這些數位資產以代幣的方式建立在區塊鏈之上,使NFT具有不可篡改、不可複製的特性,無論將畫作、聲音、影片如何複製,其所有權已紀錄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上。(moneyhero.com.hk)」

「非同質化代幣(英語:Non-Fungible Token,簡稱:NFT),是一種被稱為區塊鏈數位元帳本上的資料單位,每個代幣可以代表一個獨特的數碼資料,作為虛擬商品所有權的電子認證或憑證。由於其不能互換的特性,非同質化代幣可以代表數位資產,如畫作藝術品聲音影片遊戲中的專案或其他形式的創意作品。雖然作品本身是可以無限複製的,但這些代表它們的代幣在其底層區塊鏈上能被完整追蹤,故能為買家提供所有權證明。[1][2][3]諸如乙太幣比特幣加密貨幣都有自己的代幣標準以定義對NFT的使用[4]。」(zh.wikipedia.org/wiki/NFT#)

看了,你又明白多了一些嗎?

是不是仍然覺得很抽象?覺得他與你目前的生活無關?本文就是要告訴你非同質化代幣,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,也將會應用在教會和信仰之中

NFT 在生活上的應用

NFT 是在區塊鏈技術平台上,把藝術品(圖像、音樂、聲音、遊戲、影片、藝術品的擁有權,以區塊鏈將主權及交易記錄在大眾的電腦上。因區塊鏈的技術,這個臉上的所有擁有者,不能被塗改,嘢容易在任何一部電腦中查閱,姑母需要一個中央登記冊,可以把這個藝術品主權交易的連繫最終下來,是真正的擁有者可以在數碼世界上完全並永久擁有這個藝術品,喂藝術的創作提供一個二手市場的交易。故此甚為藝術創作家的歡迎。

用最簡單的比喻,以前我們喜歡收藏郵票,收藏明星的閃咭,並在朋輩中交易。如果我擁有一張周慧敏親手簽名的相片,可能非常珍貴,有人喜歡,就以現今和我交易,但交易對手的前後,並無電腦記錄追查,誰擁有它,都成為他的實物擁有者。

在互聯網上,這種數碼圖像的擁有權,就是用區塊鏈技術來證明,並且把它藏於你的數碼銀包之內。因為這些圖像可以應用在某些數碼遊戲之上,並可以進行個人買賣,故此曾有一些圖像發行鑄造時,才是以數十元美金的代價,但隨着這個遊戲更受歡迎,圖像就更有價值,有人以更高的價值收購,曾有一些圖像價值可以由紀元升值至數十萬。

在疫情高峰期,菲律賓就有一群人不斷地在網上遊戲中收藏NFT圖像,每天藉着販賣 NFT 而可以維持生活。

由於NFT的價值,是在該遊戲平台上已數碼貨幣交易,故此,也成為該數碼貨幣維持價值的所在,成為一種投機虛擬貨幣的風氣。

NFT 在生活上的價值

在商業社會,一件藝術品的價值在於供求。同樣的,虛擬貨幣的價值,亦在市場上決定於供求的力量。如果有人做莊托市,則價值可以維持。如果遊戲是區塊連平台下的遊戲,參加者可以已擁有知NFT圖像作為個人代表,二遊戲的平台大受歡迎,他的圖像作品,邊有升值的空間。但假如遊戲不甚流行,以NFT的創作又是無限,則期間一直只在乎你自己個人的收藏而已。

目前, NFT已經有價有市,你可以放在NFT市場發售,所以, NFT 有一個一首鑄造市場,也有一個二手市場,最近,亦開放以信用卡作交易,而未必經過虛擬貨幣作媒介,令NFT可以接觸大眾市場。

所以,個人理解, NFT可以有以下的價值…

1)個人收藏價值:例如,個人因為DustyLand 將在 Sandbox 遊戲平台創作一安慰谷,讓大家可以用Dust 及眼淚不同NFT 進入而互相安慰鼓勵,故此購入一FT形象,作個人收藏。

2)市場交易價值:有一些NFC的作品,如畫像,圖像,音樂,除個人收藏價值之外,還可以作儲值用途,有二手市場的交易價值。例如:最近推出一些數碼波鞋,用色精美,可以給遊戲平台的主角穿上,可提高該遊戲人物的能力和健身效果。所以有二手市場價值。

3)社群召聚價值:再同一遊戲平台上,你可以藉住NFC不同的角色,而在遊戲上互相認識,凝聚一些好朋友,大家透過網上平台如 Discord ,作二十四小時的全世界結交朋友交流。個人的經驗,雖然在此網上平台,大家都用代號及化身,但由於有共同嗜好及興趣,交流可以更深入。

4) 市場的延伸價值:能招贅人,就有延伸的價值,在這新的群體內,你可以推出更多的新貨幣發行,協助豐富遊戲平台,使遊戲平台更加吸引,又可以製造更多的代用品,應用於遊戲平台上,產生無限的商機。

5) NFT的投機價值: 市場的投機價值,曹縣在於不同的資訊、不同的系統,不同的需求下產生。一如任何金融工具,你可以在一邊市場買,另一市場賣,套取差價。更可以以莊家和投機者的身份,托高貨品的價錢然後放手,由別人接手,從買賣的差價中賺取利潤。如果個遊戲平台準備上市,遊戲中的用品邊有更大的市場價值。掌握這訊息,就能無中生有而賺錢。所以,為什麼很多NFT都能從冇到有,變成為天價神話,吸引更多人的投入。

NFT 在教會的應用

 

職場牧飬關懷:教牧學哲學雙博士對我的意義 – 周志堅

教牧學及哲學雙博士對我的意義周志堅

剛通過教牧學博士論文口試。眾教授老師們指出論文中仍有不少不足之處,在建議部份仍須作少少修改,但一致通過給予我教牧學博士學位。十月行畢業禮。

這文章寫在我可能通過博士口頭答辨的前夕。作為這個世界上可能擁有雙博士資格,少數鳳毛麟角的一人,除了被人嘲笑是個書痴之外,我信上帝必有差遣,那怕是步入人生倒數的日子,神的心意,我不測度。只有全然感恩、全然禱告、全然順服。至死方休而已。

我的博士論文是有關: 職場牧養關懷、金融服務業牧養關懷、牧養者和被牧養者互動關係、質性研究、牧養關懷模式、職場事工、職場轉化、職場團契、職場教會、使命群體,職場牧者、平信徒牧者、雙職傳道牧者、教會外專職牧者、牧養圈外之羊。

周志堅 4/21/2023

文章連結:  https://bit.ly/3mTmZ4v

在此日我寫下心情,心中希望,作為這個世界上可能擁有雙博士資格,少數鳳毛麟角的一人,除了被人嘲笑是個書痴之外,我信上帝必有差遣,那怕是步入人生倒數的日子,神的心意,我不測度。只有全然感恩、全然禱告、全然順服。至死方休而已。

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- DMin Thesis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這短文寫在4/22/2023 凌晨,還有六天,便要進行教牧學博士論文口頭答辨的日子。我寫下我的心情,我的處境….

我一生只認識一位擁有雙博士學位的人

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DMin Thesis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我一生只認識一位擁有雙博士學位的人。她是一位師母。第一個博士學位是臨床心理學博士,我知道理論加實習,已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學位。第二個博士是教育學博士,為大學教育正要作一番貢獻。但是在她得到她第二個博士學位的翌年,她癌症復發了。在香港及澳門教學兩年後,蒙主𠖥召了。離世前寫下她的生命見證,由極不甘心,求主醫治到順服,完成人生使命。

有此陰影,我在禱告求上帝容許我讀第二個博士時,特意求上帝讓我有健康,不致在讀時眼盲耳聾,身染絕症。上帝終於保守了我。

年輕時讀個博士,可以教書、寫書,作研究,年長時讀博士,讀完都快要見上帝了。除了被人認為是逃避現實,沈醉在自己求知求學的夢想中,還有什麼用呢?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,一直沒有答案。

不是為得著另一個學位而讀

Research Methodology - 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我清楚知道,我不是為得著另一個學位而讀。神使我對牧養圈外之羊有長年的負擔,為他們不得牧養而長年痛心,希望為他們找尋出路。更知道做這論文,不是應付功課得着學位,而是希望論文有價值,能為神國做點貢獻,也許能著書立說,也就不枉此生了。

上帝給我的啟示是:「不要以為前面的路看不見就停步。我的路不是你的路。我有天使守護著你,只管向前行」。

寫這論文的概念來自十多年前,自己剛神學畢業第一次踏進醫院學習臨床牧關的時候。眼看患病的、住院的、護理長期病者的、舒緩治療期的、不良於行的、年長的、打工的、基層為口奔馳的、照顧家庭的、營商的、零售的、做醫護的、輪班工作的、做酒樓的、開的士的、一個個未能於教會會崇拜時段返教會,上教堂。心想,教會能為這些人士做點什麼呢?

後來有機會去了新奧以良參加 MDRT 世界年會 及到 Atlanta 參加CBMC 世界大會,看見一個個專業人事都未能恆常返教會,但有Workplace Chaplaincy 的興起,主動到職場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牧飬他們,心中就下了決心,一定要明白職牧是如何運作、這運作與教會有何不同。以西結書34:16-17 節一直成為我刻骨銘心之痛。

第一次牧職滿三年向教會申請推薦進修教牧學被拒,但我提倡在教會辦職場團契卻因大家都唔知這是什麼反而被批准了。這工作帶我認識 CBMC ,後來成為這機構的總幹士,落實自己職場牧養的初衷。

為了自己是否要再讀一個博士,我禱告了半年。與其說禱告,不如說向上帝討價還價,請他給我健康、體力、精神、家人、教會、神學院批准我在七十歲之前完成。我不知道完成後有何用?但牧養主圈外之羊,一直是我向上帝的請求,求批准。

結果我的訴求得憐憫。綠燈全開,我進入了建道神學院開始了四年的博士生生涯。中途,發生了波折。我因離開教會牧職兩年不得不轉學至伯特利神學院,以職場宣教士的身份繼續完成學業,但研究職場牧養,也許能著書立說是我對上帝完成此生的一個願望。

這是真的。一路以來,若不是神開路,我行不到現在。在我論文中的銘謝一頁中,真的數出有二、三十位天使在明在暗的幫助我。使我有:「朝聞道,夕可死矣」的感覺。

六年的學費是得學一位忠心的姊妹奉獻支持

Biblical and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- 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Thesis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除了六年的學費是得學一位忠心的姊妹奉獻支持外,我為籌募這研究論文的研究經費,我曾擔任了三份兼職工作籌款(工作都是神賜的),算是盡心盡性、盡意盡力了。

論文的發現及結論部分是在一份通宵達旦的兼職工作下寫成的。算是一字一咖啡,一字一瞌睡。

曾經在博士論文剛完成的時候,以為自己得著天機,了解了很多別人不知道,只有我知道的論文發現,但日子久了,又感覺到不外如是,知道又如何,還是改不了,還是沒有力量改變現況,推動改革,可能連引起討論話題也做不到。又不是什麼驚世發現,這博士論文又有何價值呢?

上帝要我做的研究

Research Findings - 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但是我清楚知道,這是上帝要我做的研究,也要為祂所用,怎麼用?有何用?都交給祂了。

不過,我領受到一個責任。就是當論文通過之時,就是我承擔在論文中職場牧養關懷優化及職場轉化推動之日的開始。可以怎樣做?能做什麼?有何後效?有何跟進研究,都交給神了!

在此日我寫下心情,心中希望,作為這個世界上可能擁有雙博士資格,少數鳳毛麟角的一人,除了被人嘲笑是個書痴之外,我信上帝必有差遣,那怕是步入人生倒數的日子,神的心意,我不測度。只有全然感恩、全然禱告、全然順服。至死方休而已。

Research Limitations - Pastoral Care at Workplace DMin Thesis by Augustine Cyril Chi-Kin Chow

相關連結

  1.  但以理學院畢業前退修營領受的四個見證 – 周志堅 2022/11/25-26 http://bit.ly/3OF0zNN

2. 我要活在當下 – 周志堅  https://bit.ly/3sNo1yb

3. 一切都有神的預備 – 我的異象,我的方向   https://bit.ly/3MLBmQD

4. 這是神聖的任務,神聖的時刻,我為此而感到任重道遠 – 周志堅 2022/6/26

https://bit.ly/3buZ450

5. 職場牧者的臨場職事 (The Ministry of Presence of Workplace Chaplaincy)

 https://bit.ly/3IsrV6x

6.  周志堅的生命見証 – 行在主的信實恩典之中  https://bit.ly/3uGIiXn

 

施恩與領恩

施恩與領恩

周志堅 2023/4/22
Augustine in rendering and accepting grace
「施恩」- 這個名字對我很陌生,聽過、受過別人的施恩,卻想不起自己曾經做過。
我想我是從書本上聽過這詞。施恩和領恩是同一件事,同時發生。我所信的神,豈不是永遠給我們饒恕的恩典嗎?非基督徒尚且能對人施恩,長年不斷地領受了神恩典的我,豈不要肝腦塗地,回報上主至死方休嗎?

聽過施恩

中學時讀「馮煖客孟嘗」聽過孟嘗君招攬天下文士,善待馮煖,在他沒有功績卻不斷投訢「長鋏歸來乎?食無魚、出無車」的時候,越級提供食客代遇。施恩 – 就是給予不對等的恩惠招待他,以致他原恩回報,為孟嘗立下大功。
施恩 – 就像劉比三顧草蔖,邀得諸葛亮出山助他,這種尊重和信任使他服事劉禪,寫出師表,為主人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
當年讀了這些,只當作故事,從沒想過與自己有何關連?從未想過施恩是一種很好的人生態度。當年,中學時讀聖經科,不會想到因耶穌基督施恩拯救而改變人生。
施恩,好像是別人的事。由無能力施予別人,到某一天有權有勢能施恩於別人,給人不配得的待遇。我當年只信做人做事,要賞罰分明,要公道,要有吩咐。給別人不配的待遇就是不合理。

多次領恩

但回想起來,自己曾多次領恩,就是領受別人給我不配得的恩典。不是我賺得或配得的。而且這些恩典極大,一生無以為報。
舉一個例,在自己化途困枙之時,有人賞以前線銀行總行經理重任,給我由幕僚工作轉任營業工作,改變我一生。
又舉一例:我在教會退下來轉入保險公司任雙職傳道時的第一個客戶,是他主動找我,我並不認識,後來知道他是我在恩福堂講道時的座上客,知我轉業,給予支持。終生感激。
另外,我六年來讀教牧學博士的學費是一位姊妹無私全數奉獻,我那敢不認認真真的把書讀好,以終生事奉神為回報?
領恩 – 接受別人給我非賺得或配得的恩惠,在我身上有許多許多。我反省,那我又何曾施恩於人呢?
我可以怎樣施思? 寫這文章,也因為今天我領了別人恩典。自己做錯了一件事,卻得到別人完全的諒解,不但諒解、恕我無罪,不予懲罰,反倒拍拍肩膊,要我先把自己要處理的事辦好。這種不對等的待遇,使我汗顏懊悔。

神的恩典

我所信的神,豈不是永遠給我們饒恕的恩典嗎?非基督徒尚且能對人施恩,長年不斷地領受了神恩典的我,豈不要肝腦塗地,回報上主至死方休嗎?

相關連結

1. 得紀念的日子 –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   文章連結:http://bit.ly/40D1W4K

2.  但以理學院畢業前退修營領受的四個見證 – 周志堅 2022/11/25-26 http://bit.ly/3OF0zNN

3. 我要活在當下 – 周志堅  https://bit.ly/3sNo1yb

4. 一切都有神的預備 – 我的異象,我的方向   https://bit.ly/3MLBmQD

5. 這是神聖的任務,神聖的時刻,我為此而感到任重道遠 – 周志堅 2022/6/26

https://bit.ly/3buZ450

6. 職場牧者的臨場職事 (The Ministry of Presence of Workplace Chaplaincy)

https://bit.ly/3IsrV6x

7.  周志堅的生命見証 – 行在主的信實恩典之中 https://bit.ly/3uGIiXn

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

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

文章連結:http://bit.ly/40D1W4K

主基督恩惠記念的日子

因為在今天,我把最後一次因博士論文研究產生的團隊費用付清了。心裡如釋了重負。

做研究是要支付費用的。所有把訪問錄影錄音打印成文字稿、校對、質性研究的編碼、購買研究分析軟件、(我買了 SPSS 和 NVivo) , 聘請 NVivo 顧問等等,都要付費。我沒有資助,獨力為自己發夢代出應有的代價。

論文的發現,和結論部份

我特別記得,我研究論文的發現部份,和結論部份,是在去年聖誕節和農曆新年,在一個月內寧靜的凌晨,咬著方便麵、喝著咖啡,挑燈寫成的。我用了廿七個圖,因為是看著 NVivo 的編碼,攪了腦汁,先把所見繪劃出來,反覆思考,定了稿再寫出來。

我清楚記得神不斷給我啟示。在結論前後,半夜裡,神把我叫醒,提示我不足要補充的地方,特別是研究的信度和效度、貢獻和限制部分,不能高估發現的價值,也不能否認自己的限制。我告訴自己,這是神要我做的論文,祂必給我啟示完成。果如是。

支付之研究論文費用

為了支付之研究論文費用,我特別接受了一些兼職,因為那時我幾乎全職在做論文,放下了拜訪客戶的工作。我不停在看他人的學術論文,面對研究中途,同學老師指出我的流蔽,我必須找方法補救。別人怎樣做?為什麼可以這樣做?我應該怎樣補救?

很多章,包括論文研究課題收窄對焦、文獻研究、聖經和神學基礎,研究方法,我都要完全重寫了數次。因為論文的題目涵蓋了聖經、神學、教會、牧飬、心靈關懷、職場、本地及外地職牧行業發展、近百年以至千年的流變。要把這些整合在十數頁內是一件非常考究讀書的深度、闊度、和自己能有合理觀點作出批判的獨立意見。

結果,經過六次完全改寫、重覆又重覆看書整理之後,我的聖經及神學基礎部份竟然是最先得到閱卷員的通過。

口頭答辨的日期已近了

論文還在最後審閱的階段,不過口頭答辨的日期已近了。我94年的市場學博士論文是在不用修改的情況下一次通過,因為論文涉及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我都清楚地預先毫無疑點地處理了。今次也是一樣。我為此不斷禱告,神藉着老師、同學、督導和第二閱卷員,一一的要我把漏洞堵塞了。坦然承認不足之處和限制,亦不妄自菲薄談論文在學術上、應用上、處境上的貢獻。

我曾感覺自己的研究有舉足輕重,前人未有的發現,心中興奮,但日子久了,便覺得無足掛齒,神要我研究出來,是希望引起一討論,我希望能忠心完成神的托負罷了。

所以,今日能付清所有究費用,放下心頭石塊,我記念神在我身上的種種恩惠,筆錄下來,永遠記念!

相關連結

  1.  但以理學院畢業前退修營領受的四個見證 – 周志堅 2022/11/25-26 http://bit.ly/3OF0zNN

2. 我要活在當下 – 周志堅  https://bit.ly/3sNo1yb

3. 一切都有神的預備 – 我的異象,我的方向   https://bit.ly/3MLBmQD

4. 這是神聖的任務,神聖的時刻,我為此而感到任重道遠 – 周志堅 2022/6/26

https://bit.ly/3buZ450

5. 職場牧者的臨場職事 (The Ministry of Presence of Workplace Chaplaincy)

 https://bit.ly/3IsrV6x

6.  周志堅的生命見証 – 行在主的信實恩典之中  https://bit.ly/3uGIiXn

聽道與講道

聽道與講道我的體會

周志堅傳道

文章連結: http://bit.ly/3Kc35KE

在所有講員的講壇講道,我最怕講員按己意分解聖經,用管理學、心理學、成長學、輔導學、主題式和用神學概念去講道,聖經只作為支持自己說法的論據。我一生只鍾情於「釋經講道」。

講道與聽道 - 我的體會(周志堅傳道)

Jesus teaching desciples or people. Back view.

1. 聽道 (Pulpit Learning)

在更正教傳統中,講壇講道是牧眷信徒最重要和最必要用的方法,但對每一個信了十多年的信徒,對聽道總有一些期望。

我最怕聽到的道,是用聖經去包裝引証講員想說的話。可能是管理學、可能是心理學、可能是輔導學,可能是講員自己的體會和意見。

講管理學的教人訂目標、掌執行、善控制,用目標管理,如「以結果為目標」,以終為始等等理念,然後徵引大一堆經文去支持他的說法。

講心理學的教人正向心理、認知行為心理、家庭環境對人心理影響、成長理論等等,教人積極態度面對人生、情緒管理、控制抑鬱,然後總找到經文去支持他。

講輔導理論的就是教人重視聆聽、溝通、關心別人、注重同理心回應。這些都很好,但都不是聖徑教人做的,講員把自己所學所信的,強加於聖經及聖經解釋之上。

我其中一位講道授業牧師葉福成牧師曾經對我說過:「每一段經文在其時空背境之下,只有一個目的、一個解釋,不能隨意附會,按己意,或用自己明白的理解去解釋」。我同意他的說法,講道者要按正意分解聖經,但應用及對世人的教訓卻可以跨越時空,找到時代的回應。

我另外很怕聽到的道是我們早已熟識的經文,講員未開始講,就已經完全能猜出他會講什麼,然後發覺上一次的講員比今次請得更精闢獨到。又或者講員沒有解經,卻只引用經文中的一兩句就把一些耳熟能詳的神學道理照搬出來,未講已經被人猜到。

另一種我很怕的一種講道的方式是主題式講道。講道者先訂下一個主題,如神的愛、神的寬恕,人要更新改變,然後串連一大堆經文去支持他的觀點。我對主題式講道沒有好感。因為聽到的是講員對主題的理解,而不是該段經文在當時時空背景下的作者的原意。

馬丁路得改教已有數百年,幾乎聖經的每一段經文都被人講過千百次以上。但時代不同、需要不同、文化不同、期望不同,現在去看前人名牧的講章,總不能如當時人般受激勵和感動,信得越久,聽道越多,越難滿足。

2. 講道 (Preaching)

我學習的講道方法是釋經講道。未練習講道之前先用兩年時間學原文,希臘文和希伯來文,以致對經文原來的意思不受譯本的限制。近年出版了和修本、新漢語譯本,新譯本等,原文和譯本之間的差別消除了,但掌握原文還有幾個好處,例如某一個字在聖經不同經卷的用法,所用到的動詞的語態、形態、及時態變化和用意、主詞、受詞、助語詞、副詞、形容詞、冠詞用法、主詞和受詞的單數眾數的認識,同義詞的不同用法,對解經還是有獨到的領受。

我師承中神。楊醫是教我原文和釋經講道的老師。我也曾當幾位大師在港時,親自受教於 Bryan Chapell, Harddin Robinson。閱讀過中英文請道學的書包括 Tim Keller, John Stot, 及各大中文老師的講道學著作,和不少中國神學家、教牧的講道集,深感他們講道的振憾力量。

Chapell 教我每一篇道必須以基督為中心,找到聽眾墮落的焦點(Fallen Focus), 為講壇信息找到回應焦點的大念頭(Big Idea)。Dallas 神學院的 Robinson 教我用溝通的方法去處理講章,使每一篇道都能振憾人心。史托得道以經文回應時代,總能給人明白聖經乃燦耀古今之作。

不過在芸芸眾大師之中,恩福堂葉福成教師教我從經文文的文法、動詞的語法、關鍵字、經文用字的重覆、情景的對比、漸變、深化的結構中分析原意,這種解構經文,釋經的方法對我幫助最大,到今天仍是我每次採用的方法,而用這方法,常常使我對經文有更深的了解,對作者寫這段經文時的心聲能起著共鳴。他後來出版了「文法聖經」,幫助未有學過原文的朋友認識聖經文法,幫助了解聖經,用於查經及講道都很有幫助。

我最欣賞的釋經講道,不是處處硬拋原文的講章,而是講員的釋經讓我折服,讓我對聖經產生畢生難忘的振憾性共鳴。講員引用的例子、見證,過了一些日子,都不會記得,但這經文對我的教訓和啟示卻終生難忘。

Jesus teaching desciples or people. Back view. Generative AI illustration

傳道者的能力來自神,也為神工作、與神同工。每篇道沒有最好,只會更好。神藉每一位講員用每一篇道作神自己的工作,給他呼召的人去聽、也為著他的作為和目的。講道要順服聖靈的帶領。因為當我完成所有必須的工作後,體會了神的心意。講道之時,不是我在講,是聖靈在講,只是借我的軀殼和聲音而已。

自從做了雙職傅道人之後,我在教會講壇講道的機會少了。但我視每次講道的機會都是生命的最後一次,都畫量錄下來,都尋求神要我宣講的信息旨意,及聽眾的回饋意見。因為能在講壇講道是神的差派和恩賜。我師承於這麼多位的講道大師,總不能不畫全力,順服聖靈的帶領,為神釋放祂的屬天信息,將榮耀歸給祂。

在講道面前,我永遠是「學」和「生」。

 

附錄:我的講章準備

 

 

周志堅傳道的講道集 (2012-2013)

2023/3/26 天空聖城講道

讓基督復活大能激活、復興、安置你!

以西結書 37:1-14

3/26/2023 19:45-20:20

講章連結: http://bit.ly/3THkZs1

Youtube: https://youtu.be/uIHJzWUaHu8

佈道會

路過,不要錯過 – 周志堅傳道主領內地留港研究生佈道會 – 2014/10/5

 

為愛而生 – 周志堅傳道主領之佈道會 2013/10/12

 

講道集

周志堅傳道講道錄音2012/8/25

 

我們到哪裏去買餅給這些人吃?

 

合神心意的事奉 – 周志堅傳道講道集 2013/12/22

 

持守真道,參與職場宣教 – 周志堅傳道講道集 2013/9/7

 

放下執著,迎接新生!2013/10/13

神使枯骨復活,與你何干?

看哪!神使枯骨復活,與你何干?

文檔連結: http://bit.ly/3KgSHS9

崇拜錄影:

讓基督復活大能激活、復興、安置你!

你是否相信身體復活?你是否屬於散居的一群?你曾否因屬靈枯乾而失去指望?離散的人群需要安頓,需要適應,需要靈性復興,需要重尋人生新使命,需要復興和盼望。先知預告枯骨亦可復活,成為神的屬靈大軍。基督復活再次預示神的復活的大能力。人若失落這信心就失去生命復興,改變及見證神榮耀的能力。
大念頭: 基督已經復活。讓基督復活大能激活、復興、安置你!
大齋節第5主日
3月26日 (主日) 全球同時舉行
講題:看哪!神使枯骨復活與你何干❓
講員:周志堅傳道
經文:以西結書37: 1-14
網上崇拜
  看哪!神使枯骨復活,與你何干?
•京/港/臺 晚7:00-8:30😯枯骨都可以復活❓
3月26日 (主日) 全球同時舉行
🌤️《天空聖城》廣東話網上福音主日崇拜
歡迎全球粵語人群、家人,親戚並邀請福音朋友參加❤
大齋節第5主日
講題:看哪!神使枯骨復活與你何干❓
講員:周志堅傳道
經文:以西結書37: 1-14
網上崇拜
Zoom ID 號碼:333 771 3514
Passcode密碼 : 123
或使用 一键链接 One click link:
•美東 晨7:00-8:30
•大西洋 晨8:00-9:30
•英國 午12:00-1:30
•京/港/臺 晚7:00-8:30😯枯骨都可以復活❓
講道內容大綱/應用:
Sermon Outline
神今天藉經文提醒你:
「基督已經復活。楊基督復活的大能激活安置你!」
講道後討論問題:
1. 作為一個新移民,或準備移民,你有經歷屬靈的枯乾嗎?(1-6)你如何克服呢?請分享。
2. 神使枯骨復活,賜予新形體,安置他們(10-14)。這對你和你家人有何意義呢?你已看見、或在經歴神蹟嗎?

 神的靈在我身上

 祂要要我修正3/26晚全球離散華人廣東話講道的焦點和由祂而來的信息大念頭。神的話語帶着能力。
天空聖城講道系列之一:
看哪!神使枯骨復活,與你何干?
周志堅
經文: 以西結書37:1-14 (和合本修訂版)
網上崇拜
Zoom ID 號碼:333 771 3514
Passcode密碼 : 123
或使用 一键链接 One click link:
•美東 晨7:00-8:30
•大西洋 晨8:00-9:30
•英國 午12:00-1:30
•京/港/臺 晚7:00-8:30

失落焦點:

你是否相信身體復活?你是否屬於散居的一群?你曾否因屬靈枯乾而失去指望?離散的人群需要安頓,需要適應,需要靈性復興,需要重尋人生新使命,需要復興和盼望。先知預告枯骨亦可復活,成為神的屬靈大軍。基督復活再次預示神的復活的大能力。人若失落這信心就失去生命復興,改變及見證神榮耀的能力。
大念頭: 基督已經復活。讓基督復活大能激活、復興、安置你!

反覆思考不放棄

越看以西結書越明白神的心意。在大齋期要向全球華人解釋枯骨復活的神蹟、理解神和先知的關係,和上帝對子民百姓恕罪之愛!
為什麼要先知說預言?為什麼要他參與行動?為什麼要他親眼目睹神蹟?為什麼要枯骨復活?為什麼在末世要發生的事,先來一次預演?
聽道的對象是散居全球的廣東話華人,這信息對我們的意義在默想中由神一一向我展開。
「看哪!」(Hinneh) 這字在這段出現了七次。我們怎能細心去看呢?
————
Mat 27:52 墳墓也開了,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。
Mat 27:53 到耶穌復活以後,他們從墳墓裡出來,進了聖城,向許多人顯現。
Rev 11:11 過了這三天半,有生氣從神那裡進入他們裡面,他們就站起來;看見他們的人甚是害怕。
1Th 4:8 所以那棄絕的,不是棄絕人,乃是棄絕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。

相關文章:

1. 迎接 WEB3.0 帶來的教會更新和轉化

刊登於伯特利神學院柏祺中心九月份「城市心」2022

周志堅傳道

https://bit.ly/3xpi8tG

2. 跟隨耶穌的腳蹤 – 聖城導賞遊

你想跟隨耶穌,走他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的行程,沿路進行默想嗎?

本文連結https://bit.ly/3cT7RyG

3. 推動元宇宙福音及信仰活動的初衷

推動元宇宙福音及信仰活動的初衷
周志堅 2022/8/19

https://bit.ly/3T3XJnl

4. 香港元宇宙教會使命宣言

https://bit.ly/3ei1x4o

如何進入一份新工作? – 周志堅博士

如何進入一份新工作?

本文連結:http://bit.ly/3SRxn8h

如何進入一份新工作?  最近工作上得以到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工作神學,學習適應新的工作,有成功進入的,也有失敗離場的。我問自己,神讓我有這經歷是要我學習什麼?讓我試下分析每一份我最近嘗試的工作,細心分析自己進入工作必須掌握的地方…列上以上各點,提醒初人職的朋友,少犯一點錯,更快融入工作,在工作中與神同工。

1)工作的職責;你未必可以看工作描術(Job Description), 但一定有上手或上司向你介紹。可以寫下來,但要知道在有意無意之間,這並不完全,要自己儆醒去發現。
2)工作的環境:公司的組織架構,各主要部門位置、當事人樣貌名字,最好清楚。公司如給你組織架構圖及名字,最好記一下,以便見到時,可以主動打招呼,介紹自己。
3)工作的上司要求:約見上司,從他的角度看這位置的關鍵職務,說出來及沒有說出來的期望。知道什麼要問,什麼不要問,要看眉頭眼額,適可而止。
4)工作的表現準則:要問清楚,但可能上司也說不清楚,從多角度問。「你認為一個在此崗位稱職的員工下屬最起碼的要求是什麼?」「如果他在年終的評核中得到你的肯定和稱讚,他需要在那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呢?」
不要期望上司完全知道,但這樣的對話會促進彼此了解。他是理性中人,感性中人?注重表現還是注重聽話?
5)工作的輸入輸出系統:每一個工作都有 IPO, 輸入,處理、輸出。要從系統的角度重新整合你的工作。歷史文件,公司的工作程序和手冊可以幫助你,但你對 IPO 的分析和理解,可能發現你可以有傑出表現,超出上司期望的地方。
6)工作的過程:每間公司工作都有工作流程而且都不一定是最完善的。在未獲上司和同事接受之前,切忌提出太多改善意見,因為創作之流程的可能就是你的上司或上司的上司,未必每人都有接納意見的胸襟。
7)工作的維護維生、生態系統:每個工作都有它的生態系統、維護系統,以支持其運作。以現今科技而言,你可能很快就看出漏動和改善的地方。但要衡量你的公信力和與上司同事聯係。什麼時候說,什麼時候不說要有吩吋。在這方面,我吃過不少苦頭。
8)工作上的持份者:這個很重要。誰說了算,誰有影響力,誰拖著工作後腿,未看清楚,往往撞板。
9)工作上的人際關係:這最難。職場上各類型的人都有。有人忌才,有人八卦、有人忠厚、有人踏看別人肩膊找位上。有人刷鞋、有人表面純良,內里詭詐。要小心。
10)公司的文化與潛規則;這是沒有說出來,但可決定你生死的印象。最近有人犯上一個大錯誤,戴著帽子到日本人公司工作,以為自己懂一點日文有優勢。原來在日本人眼裡,在公司里戴帽是不敬,不咸不淡的日文反而反感。他寧願跟你說中文或英語。唉唔錯過,怎懂呢?
列上以上各點,提醒初人職的朋友,少犯一點錯,更快融入工作,在工作中與神同工。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