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道成肉身-使命-變革型」城市職牧生態系統初探
城市宣教實驗考察後綜合報告
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Eco-Systems for Marketplace Chaplaincy
as a Result of the Laboratory Study on City Mission Lab 1
職牧周志堅傳道 Augustine Chow, Marketplace Chaplain, March 2022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成了! 經歷過近半年的閱讀、反省、整理,我終於為職場牧養(職牧)下了一個研究框架,豐富了內容。 感謝主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引言
職牧(職場牧者)對不少人而言是一個頗為陌生的名詞。教會的牧者稱為教牧、學校的牧者稱為校牧、醫院的牧者稱為院牧、軍隊的牧者稱為軍牧、在職場牧養的牧者,順理成章,應該稱為職牧。
在香港目前的體制下,除義務傳道和牧師之外,教會的牧者(教牧)一般是以受薪的形式,簽合約,成為教會的全職同工。
學校的校牧,通常以在校教師的身份,主職教書,或做訓導、或是學校的社工,或由學校所屬的教會中派差派全職或半職牧者,進駐學校,在學校擔任學生、學生家長和教師的關懷牧養的工作。他們的生活費用,由學校教書職位,或所屬宗派支付。
醫院的牧者(院牧),不隸屬於香港政府醫管局或醫院的編制,而由醫院院牧聯會或受聘於有宗教背境的私家醫院組成,由醫院提供辦公室和設備,派注入每一間醫院。除私家醫院外、他們並不受薪於政府或醫院,而是由附近的教會奉獻支持,或者自籌薪金。
目前在香港的職牧的體制,大約有三種情況。
1)隸屬於某一宗派或某教會的全職牧者,被派駐進入某一特定的職場群體服侍,他們的薪酬由宗派或教會支付;
2)由所屬國際性或地區性群體自籌奉獻,委任全職或兼職牧者而成,進駐所屬職場,如學園傳道會、以諾團契,香港銀行業團契、香港基督徒協會等;
3)由所屬的職場機構管理層認可或聘任、以在職同工,受薪、或自籌薪金在所屬的職場中擔任牧養工作。
下略
——-
為期八天的城市宣教體驗旅程的學習,以城市為實驗室,行內人士為教授,並在旅程前後多月的閱讀指定及相關的城市宣教、城市神學、多元社會及公共信仰福音工作、領導學,促使我們作神學反省,結合自己的職場牧養經驗、相關的牧職學研究,總結出職場牧養的「一個重心、三個關鍵質素、和城市職牧十大生態系統」,作為對城市宣教、職場神學、及職場牧養學的初步總結。
這些初步結論,深具原創性、啟發性、指導性、實際性、和可研究性;可以在繼續的研究,實踐、實驗、實地考察、質性及量性研究中,得到進一步引證或否決,對將來這在這方面的研究,發展,推廣,應有實質和重要的意義。
對於此次學習體驗,在政治、宗教、社會、時空的各種限制下,對邊緣群體的牧養、宣教事奉機構/參與人士具基督心腸的憐憫和關愛、領我作思想領域的擴闊和衝擊,對在下未來的研究和事奉方向,實在有很大的幫助。
在此多謝陳敏斯教授、呂慶雄博士此次以「道成肉身-使命-變革型的」領導方式、教授、指導、啟發我們,並帶領我們縱橫遊於本地及海外主要城市的宣教,獲益良多,深深感謝。
其他論文: 香港元宇宙教會 (MetaChurch HK)發展策略及神學願景初探
全文共42頁, 22,721字。以中文寫成,有興趣閱讀及索取此報告作交流的朋友,請與在下聯絡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