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元宇宙教會發展策略初探
周志堅 Augustine Chow
本文是作者撰寫中的一篇研究論文,全文8000字,以下是第一部份背景及研究方法的節錄。本文為未定稿,願接受大家的批評和指教。



背境
香港大約有20% (150萬)至30% (225萬)人自認是基督徒 (許家欣2018)。[1]華語堂會有1305間,出席崇拜人數近27萬人,較2014年下降2.5%。自2014年平均每年流失3.7% (香港教會研究2019)。[2] 香港教會正充滿內憂外患,機遇與挑戰。
內憂 會眾持續流失。崇拜人數及青少年會眾持續減少、教牧老齡化,入不敷支堂會增加,全時間進修神學生減少(註2, 第7-11頁)。中美角力、政治及經濟憂慮、貧窮、家庭問題、社會公義及同性戀立場過度論斷、佔中運動、反修例事件、國安法、國家宗教政策、牧者及信徒移民[3]、都成為香港教會持續發展的嚴峻考驗。
外患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,行業停擺、學校停課、教會及宗教活動被禁止,市民擔憂、失業上升、家庭經濟拮据,對前境悲觀。教會轉為網上聚會及崇拜,聚會人數不穩,營運、牧養、及收集奉獻困難。
機遇 Z世代是網絡及遊戲常客,未得之民禾場廣闊。元宇宙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不同地域時區會友實時接觸交流,一同學習、敬拜、團契變更容易。即便會友移民散居外地,仍方便連繫,使教會海外分植,在流散群體中宣教變得更有可能。[4]
挑戰 電子遊戲早已成功滲透於這代青年人之中,如何從沈溺遊戲世代中贏回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歸向上帝? 元宇宙篷勃發展,美國元宇宙教會因此已應運而生。[5] 疫情下人們追尋社交連繫、生活的價值和意義、身份認同、歸屬感、人在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社會公平正義,轉向元宇宙數碼世界中借去中心化、化身中追求。[6] 香港教會該如何面對元宇宙的機遇和挑戰呢?
元宇宙教會的挑戰
- 香港教會在元宇宙數碼世界要領先、追隨、還是容許落後呢?
- 元宇宙教會應以那些人為對象呢?
- 元宇宙教會該如何傳福音、宣教、牧養、施聖禮、行門訓、種種功能呢?
- 元宇宙教會,應有何獨特的空間和特色,應如何定位,與現有的實體教會互補呢?
研究進路
元宇宙教會開發並不單純一個用科技開發新市場的問題,因為涉及聖經真理、教會傳統、教會神學的問題。故此,本文採取 Laurie Green 做神學的牧養循環 (Pastoral Cycle) [7] 及約翰衞斯理的神學反省四大支柱(The Wesleyan Quadrilateral)方法[8],進行了三個回合的神學論證,去尋求合乎真理的元宇宙教會發展策略及神學願景 (Theological Vision) ,以建構中香港元宇宙發展路向。
未完,有興趣索取原文指教的,請與在下聯絡。
其他連結:
- 1. 香港元宇宙教會 (MetaVerse Church HK)發展策略及神學願景初探 https://bit.ly/36GzxDU
- 2. 「弱不經風」的香港教會 https://wp.me/pdA6zQ-it
- 3. 對香港華人教會需要改革的一些觀察 https://wp.me/pdA6zQ-kw
- 4. 改變中的教會觀 https://wp.me/pdA6zQ-m2
- 5. 在元宇宙 MetaVerse 中,我是誰? https://wp.me/pdA6zQ-kX
- 6. 作好準備進入元宇宙世界!https://wp.me/pdA6zQ-si
- 7. 有關元宇宙教會發展必須探索的問題 (第一部份: 經驗總結)https://wp.me/pdA6zQ-tW
- 7. 有關元宇宙教會發展必須探索的問題 (第二部份: 神學反省及神學願景初探)https://wp.me/pdA6zQ-uN
- 8. 元宇宙教會發展的神學願景再探 ( A Theological Vision for a MetaVerse Church- Revisited)https://wp.me/pdA6zQ-vE
- 9. NFT 與元宇宙教會的聯想 https://wp.me/pdA6zQ-wa
- 10. 在那裡找到上帝? https://wp.me/pdA6zQ-wE
- 11. 香港元宇宙教會中敬拜牧養 MetaChurch-hk 四月試行 https://bit.ly/3iEq16T
[1] 許家欣,《究竟香港有多少基督徒?》,伯神: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網誌,2018-10-8。https://rbcarticle.wordpress.com/2018/10/08/%E7%AC%AC%E4%B8%80%E7%AF%87%E7%B6%B2%E8%AA%8C%E6%96%87%E7%AB%A0/
[2] 梁國全、劉梓濠主編,《應對時勢、教會更新- 香港教會研究2019》,香港: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有限公司出版, 2021年7月。
[3] 根據一項不予發表之中國神學研究院校友牧者內部意見調查,準備移民之青年及知名牧者人數高達40%。
[4] Wan, Enoch, edit, Diaspora Missiology – Theory, Methodology, and Practice, Western Seminary, 2011.
[5] VRChurch: https://vrchurch.org
[6] 董家驊,《元宇宙,是我們的機遇,還是挑戰?》舉目官網,2021.12.30, https://behold.oc.org/?p=53754
[7] Green, Laurie, Let’s do Theology – Resources for Contextual Theology. UK: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, 2009。 Green 發展出一套「牧養循環」的理念,幫助平信徒進入神學思考指引行動回應。牧養循環由信徒群體的集體經驗總結開始,彼此學習和分享處境中關鍵問題。透徹分析該處境下各互動因素和關係,掌握該處境下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和訴求。神學反省從聖經、教會、傳統、及持份者的理念等多角度推理,以致能從神、從人、從不同持份者及受影響人士角度了解處境,得出新角度、新理解、新心意、新意義,最後作出共同行動回應。該方向又會使群體進入新處境,面對新問題,有新經驗,週而復始循環。
[8] 約翰衛斯理是一名18世紀的一位英國國教(聖公會)基督教神學家,為衛理宗的創始者,帶起了英國福音派的大復興。他的神學治學方法, 在學術上被稱為衛斯理四大神學支柱「The Wesleyan Quadrilateral」:(一)聖經的權威;(二)教會的傳統;(三)理智;及(四)經驗,作神學反省,撿示方向。衛斯理和Green 的神學治理觀念都注重由經驗總入手、從而審視聖經的權威,教會的傳統,再加上信仰群體的智慧,從而從求神的啟示的神學反省,二者不謀而合,可以作為本研究的神學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