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志堅的「保羅的刺」

處理我在暑宣留下的「保羅的刺」

昨日我終於和我的輔導牧師談了一個小時,處理暑宣留下的刺。

長話短說, 是暑宣回來後一位同工的書面批評當時傷害了我。她, 一位28歲美國籍的宣教士組長,在我認為為主做得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宣教事奉中,被指在學習態度方面得了一個不聆聽,不觀察,不順服,不在意明白傳統、立場、限制的而太著重個人創意主張的不及格負面批評。我一直耿耿於懷。

這離開工場後的書面批評,令我怨她在工場內不坦誠,讓我不能翻案,毋從辯白,心裡受屈,影響了對宣教見証的熱忱,一段時間覺得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宣教無價值,一些為緬甸籌款的事慢下來,熱情有冷卻,想到宣教心裡就痛。我曾以這是上帝要在我緬甸宣教本來完美的事上,留下的「保羅的刺」,去理解這位同工的批評,但心裡難捨哀傷受屈之感。與玉華, 詠恩老師商談,再見輔導牧師,是我正面處理此刺的過程。

以下向大家分享輔導牧師輔導後之反思: 上帝給我的暑宣功課仍未完結,學習仍未劃上句號。

與輔導談宣教的剌的反省

  1. 為什麼會被剌痛?
  2. 為什麼會視之為刺而未能釋懷?

反省發現

1. 我視宣教事為完美,不想留有永恆的汙點。

2. 我視宣教為餘生事奉的預演,極不願死而含屈,未有機會申辯對話。

3. 我視之為刺仍然有痛。仍視之為保羅「帶刺的提醒」,是否潛意識中仍未有信心克服自己募進,傷害了人仍不自知的毛病?

4. 神在我宣教事上的學習仍未完全,仍未能劃上句號,直至我能領受處理這根 「刺」。

更深層反省

1. 如果我的餘生仍因為福音及神的榮耀緣故被屈,被誤解,無法申辯,我仍會介懷嗎?

2. 如果臨終前,仍感到神對我畢生的事奉和榮耀衪的使命的完成不滿意,我仍能接受嗎?

3. 我為何如此在意此人的批評?神是否嘉許?

4. 我如何知道自己行事為人是否合神心意,蒙神喜悅?

我需要祈禱求問神,請祂賜下答案!

作者: 周志堅 Augustine Chow

周志堅博士 是一名有夢想、有活力、以專業保險代理為業的雙職傳道人。他立志推動職場事工,職場牧養關顧。 他是香港十大傑出青年,歷任國際性頂級銀行及保險公司保險高層管理。 Dr. Augustine Chow is a vision-driven dual-roles minister in the marketplace in Hong Kong. He is committed to advocating marketplace chaplaincy ministries. He was honored as An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 of Hong Kong. He was a senior executive in one of the world’s top-notched banking and insurance companies.

發表迴響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